大咖们集聚宁海“华山论剑”共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|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12月01日 09:19:44 |
记者泽熙 通讯员王静雅 2016中国运动休闲大会举办期间,来自全国的体育界、企业界、创投界、新闻界有关单位、机构的多位“大咖”云集宁海,为宁海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。其中,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、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,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,歌华中奥投资执行总裁王奇等领导、专家学者、投资人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,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非常具有参考价值。 冯建中:宁海有望打造成为国内外休闲体育名县 经过几年的努力,宁海举办的中国运动休闲大会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,吸引了各种人才从四面八方聚拢到这里,贡献自己的智慧、经验,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经验和体会。可以说,这个活动越来越有意思、越来越具规模、越来越成为一种品牌的活动。 宁海县委、县政府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共同策划,一年一年地举办,推动这个品牌活动往前走,发挥专家的智慧往前走,才走到了如今的2016中国运动休闲大会。在一个县域当中,能把体育休闲运动作为一个抓手和切入点,谋划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,真是不容易,更不简单。 这要得益于国家的利好政策。这些年来经过专家、学者、各层领导的努力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,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,推动体育产业发展,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的重要性。13亿人的体育消费,产业链条非常长,它的功能是非常巨大的。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,休闲、健身、娱乐有关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。如今看到全民健身这么火爆,产业文件出台之后社会反应那么强烈,作为其中一份子,我非常高兴,并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、关注、推动这项事业。 未来的发展该如何谋划?我认为,创新是永恒的主题。尤其是对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来说,更需要大力提倡创新。值得肯定的是,2016中国运动休闲大会以创新为主题来研究,制定了几个板块来讨论和规划,这是非常需要,也是非常有意义的。当前,国家正大力提倡创新,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创新、奖励创新,为创新休闲体育发展营造了很好的氛围,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。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地方不在大小,关键有没有思想以及操作和谋划的能力。要因地制宜,因人制宜,谋划一个顺应中国发展方向的产业,如体育休闲产业。就宁海而言,还有很多前景很广阔的事情可以入手,比如18个乡镇(街道)各具特色,各地的节庆文化遍地开花,与休闲体育融合的文章大有可为。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就是这次大会招商手册上的项目都非常有意思,很能代表宁海形象,可见主办方花了心思,这也是创新的一种体现。 今年以来,宁海又有许多关于休闲体育新的东西在落实,北大、清华这些大学都成立了以体育产业为研究的部门和研究院所,我觉得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。以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、交流也很及时,很应景。按我的想法,把宁海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一个休闲体育名县是有可能的,未来要集中力量致力于组织的改造和活动品牌的培育,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的一个名镇、名县,这是我对宁海的期待,也是我对宁海的一个祝福。 易剑东:体育产业“金招牌”,示范引领新活力 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,宁海近几年在体育事业和产业上发展势头强劲。今天再回到这里,让我想起了2010年中国体育论坛上我作的一个演讲,演讲让体育界很多人都激起了共鸣。数年过去了,我对宁海的关注和支持不改“初心”,下面就结合本人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多年的评选和考核、管理等工作经验,对进一步做好和强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,谈几点看法。 首先,强调它的国家层次或者说级别。从国家层面上看,体育产业基地虽然散布在各个省市区,但希望它能够达到国家的层面,为国家经济增长提升新动力,为国家消费升级提供新动能。 其次,要准确认识体育的概念。在很多国家,你看不到体育的太多表面上的投入,但是很多部门都把体育视为很重要的投入。我们要把体育视为一个社会高层价值,而不仅仅是全民健身。现在的概念是非常初级的,它是人的整体身心、全面发展的和谐状态,不是简单的身体健康。 第三,产业。体育的集合,首先要提供产品和服务,产品和服务要为社会所接受。但当前很多体育企业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,不够了解老百姓需求,产品和服务不是人家特别想要的。从产业意义上看,基地的企业都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思考。 第四,示范。在整个体育产业当中,我们现在很缺三样东西。第一个是缺盈利模式,没有真正的为产业自身的基础注入活力;第二个是缺项目特色,只有依托体育自身,才能发挥出体育的强辐射力,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;第三个缺产业链,对整个体育产业而言,必须要有产业链的布局,才能打造更全面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,优化投资环境和项目盈利模式。 最后一个是基地。“基地”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含义。建立扎实的基础;稳健的阵地;开放和流动的平台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规则提出,基地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引领作用,恐怕就不会永远保留基地的称号,而这个开放的平台既包括资源的开放,也包括面向国际资源的开放,甚至还包括跨行业的开放等。但目前而言,体育产业是个体育部门很难完全覆盖到、涵盖到的行业,社会上太多的部门和行业对体育的认识极度有限。 “彼此激励,共同成长”,体育确实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摆在眼前,而外部的政策藩篱确实存在,内部的自我创新和盈利模式的构建也有很大空间。所以彼此激励,共同成长,既是一种机制,也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情怀和目标。我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基地,将会成为中国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组织创新、布局创新乃至于今后价值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。 王奇:战略“两转型”,战术“两跨界” 这么多年来,我做过体育广告、体育经济、体育保险,多年的相关从业经验,让我意识到做休闲体育产业,创新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任何体育都是有规则的,每一个规则都可以创新,体育的商业机会往往通过创新是可以做到的。 其次,做体育得有情怀,得真热爱体育,也得真懂体育。对体育产业的创业就像修庙似的,庙要修得好,人家来给你进香;修得不好,你自己得出去化缘,天天拉赞助。所以我建议,不仅要创新,还要创业,这时候更要研究出一种模式的创立,战略上要有两个转型,战术上要有两个跨界。 战略上要有两个转型,一个是向文化产业转型,借助文化产业很多的优惠政策,而且文化有很多政策保护。大家最近也可以注意一下,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成立了一个文化司,大量的文化产业基金和政策由它制定,所以体育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,将来你是能够享受到很多政策红利的。二是战略上要向国际化转型。向国际化转型,承办国外的休闲体育赛事,引进国际上的优秀赛事。比如引进瑞典的定向越野赛事,就可以把整个的户外运动,把登山、水上、空中所有的户外运动糅合,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跨界。 同时,战术上需要两个跨界,一个是向旅游界跨界,一个是向大健康产业跨界。随着从事体育休闲的人越来越多,把体育和旅游结合起来后,将来的体验和互动会更好。其实体育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家晚上住在你这儿,在你这儿吃,在你这儿住,这个产业才能发展起来。说白了,就是一定要让人家到这儿来,全家来,吃在这儿,住在这儿,体验也在这儿,这样才能拉动地方经济,所以向旅游界跨界,这一块也很重要。 听闻宁海的越野挑战赛搞得不错,也有好几年的发展历程,这是值得欣喜的。更证明了宁海县委、县政府的高瞻远瞩,经过不断提质升级,已经成长为国内一场成熟的中距离越野赛,成为越野跑圈内的精品赛事,更成为我县户外运动中一块闪闪亮的金字招牌。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就是到今年第三届时,山地越野跑论坛、50公里山地越野跑和12公里体验赛等配套活动衍生开来,尤其是请来了奥运冠军陶璐娜、世界锦标赛亚军谢震业及王静等5位“当代徐霞客”为600余名专业运动员领跑,影响力和美誉度节节攀升。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有力体现,相信这项品牌赛事会越办越好。 |
录入: 张颖 责任编辑: 张颖 稿源: 宁海新闻网 |
【背景色 】 【大 小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