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中暑自我急救很重要 |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8月19日 09:15:37 |
记者潘旭婷 通讯员丁秋林 前不久,县第一医院收治了一名男性患者,该患者当天早上起床时发热,送至当地卫生院治疗。不料,在就诊过程中突发四肢僵直,于是赶紧拨打120救护车紧急送往县第一医院急诊。 接诊医生结合患者多日在高温天户外作业,初步诊断“中暑”,就安抚患者焦虑情绪,经降温补液后病症迅速缓解。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,中暑频发,县第一医院急诊接诊病人中此类病人也逐渐增多。一旦发生中暑,该如何急救呢?为此,记者采访了县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。该医生分析说,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夏季中暑的主要原因。在大气温度升高(>32℃)、湿度较大(>60%)环境中,长时间工作,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,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能力者,极易发生中暑。此外,在室温较高、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年老体弱、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。正常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7-14天后,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会增强,可具有对抗高温的代偿能力,无此种能力者,易发生中暑。 中暑会引起中枢神经、心血管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等一系列人体系统损伤,其临床上可笼统地分为轻、中、重三种。轻、中症患者在人体大量出汗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痉挛、乏力、眩晕、恶心、头疼,可因人体丢失液体过多出现心悸、晕厥等脱水症。重症者临床上称为“热射病”,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,分别是由人体产热过多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。病症重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,甚至死亡。“年老体弱者容易出现非劳力性热射病,表现为皮肤干红、发热,可无汗,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,继而发生谵妄、昏迷。”该医生说,重症中暑的病死率介于20%-70%,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%。体温升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。体温恢复正常后,神经功能通常也很快恢复,但有些患者也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乱。严重肌肉损伤、中度肌无力可持续数月时间。 一旦中暑,又该如何急救呢?医生提醒,中暑后,首先要做的是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,褪去衣服,冷水擦浴,促进散热,可行中医“刮痧”等治疗。如无效,需送医急救。医生建议,要改善年老体弱者、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居住环境,有慢性心血管、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,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,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-3周时,应饮用含钾、镁、钙盐的防暑饮品,中暑恢复后数周内,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。 |
录入: 袁慧敏 责任编辑: 袁慧敏 稿源: 宁海新闻网 |
【背景色 】 【大 小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