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楼殿古戏台 |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8月26日 11:13:03 |
应芳芳 号称古戏台文化之乡的宁海,鼎盛时期曾有古戏台600余座,单单老城区就有30余座,其中一座坐落在东门花楼殿前,与花楼殿隔一条东大街。 在出现电影电视之前,人们最大的爱好便是逢年过节看上几场戏。所以自明代以来,不管有钱没钱,不论村子是大是小,都要精心构建戏台。风气之盛,几乎村村都有戏台,甚至一村几座戏台。可以说,有宗祠有庙宇的地方就有戏台。宁海县城里,位于桃源南路供奉城隍爷的城隍庙;东门供奉境主爷田什将军的花楼殿,都建有古戏台。 说起田什将军,老城里的人们会联想到将军湖、将军路等熟悉的地名,正是对南朝梁武帝时授御前将军的田什的怀念。 梁太清二年(548),侯景作乱,梁武帝派邵陵王萧纶督军讨伐,田什随萧纶出战,却遭临贺王萧正德倒戈反叛接应侯景。田什两个儿子阵亡沙场,台城沦陷,他护送萧纶逃往浙江会稽,后辗转至宁海。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,萧纶得以迁都,感念田什将军忠义,奏请后梁朝廷,封他为靖边侯,镇守临海郡,设总部于宁海。梁亡后,田什拒诏入京,解甲为民,卜居广度里(宁海县城),带领乡民开基凿井、垦荒耕种,开挖了桃源河,拓辟了盛家街(水角凌),以城中妙相寺为中心的一个小城镇初步形成。 人们感念田什造福乡里,将广度里几处地域以将军命名。如田什将军爱钓鱼的跃龙山湖泊命名为将军湖,田什将军安葬的山坡旁的路叫做将军路。而花楼殿则是地方百姓将他祀奉为“境主爷”建造起来的庙宇,供奉他的塑像,祈求将军褊护地方风调雨顺。每年二月廿二,花楼殿举办庙会活动,打开殿门,拜祭域神,为境主爷拂尘更衣,由四人隆重抬出境主爷巡视东门主要巷弄,保一方平安,然后请回境主爷,敞开殿门,请境主爷一道观戏。 因此,花楼殿古戏台属于庙宇戏台。街北花楼殿,街南戏场和戏台。整个古戏台有后厢屋三间,供演员化妆更衣。从后厢连戏台设置两架楼梯。乐队配戏处称作头台。开场锣鼓响起,人们称闹头台了。逢年过节,请来戏班唱上几天戏,小城里定是万人空巷,花楼殿前人山人海。看戏的、摆摊的、叫卖的、呼朋唤友的,将个戏台围得水泄不通。最是一群群孩子,奔跑穿梭,开心畅快。 戏班的邀请、戏文的圈点,都由袁黄王三大望族要人执事而定。戏班驻演精彩舍力,功底颇佳,照常会顺延演期,费用由大户人家或按户派筹,可钱可米。 戏开演,定是关老爷手提青龙偃月刀扫棚驱邪,戏台两边悬挂的汽油灯由亮转暗,人工口喷火焰赶邪。那时,烟雾弥漫,阴森境景即现。关老爷红脸丹凤眼,手耍大刀各种招式,横扫四门鬼邪,以求平安吉祥。然后灯火复明,大戏正式开演。 戏演到中场正起劲时,族长会带头叫好,并派执事的担酒,放红包、香烟于桶盘中,上台奖赏戏班,戏班主赶紧上台谢赏。同时,会有戏班丑角托盘糖果撒向观众席,表示感谢。按惯例,这时会播演“财神爷送元宝”,恭喜发财。 老缑城时,花楼殿、赐福殿、西山殿、都神殿,四班庙宇戏班献演,必须以东门花楼殿为先,否则东门袁王黄三大望族会不依,那戏班就难以在缑城落脚。1936年宁海第一部无声电影,也是在花楼殿古戏台播放,可见在整个缑城的影响。 东门袁王黄三大族围绕花楼殿古戏台聚族而居,自然是看戏的主要观众。戏台西厢是王姓家族的“花楼”,看戏的当然是王家公子小姐。而戏场东边厢房及楼台,则是袁姓族人的房产,无疑是袁姓族人的专座。戏场的北面,隔一条东大街就是黄氏族人聚居的地盘。黄族太公不甘落后,指派族人私下勘测丈量,设计图纸,采购屋料,在一夜之间架起三间与花楼殿等宽的厅屋。东西圆弧拱门,中间供人们来往行走,节日里则供黄氏族人观戏。袁王两姓太公登时傻眼了,眼见这廊屋一夜突起,木已成舟,何况黄姓在东门属于不可小觑的名门望族,只得无奈地认可。 1966年,文革开始,随着大批古迹被毁,花楼殿同遭厄运,殿中雕像除了境主爷被村人私藏得以保存,余皆砸毁,并拆建成了大会堂。同样砸破的古戏台无人敢修理,后厢房变成了轧米厂。 1995年,东大街扩建中,改建成大会堂的花楼殿和变成轧米厂的古戏台,彻底消失。虽此,花楼殿、古戏台仍是东门人乃至老城人一道抹不去的记忆。 |
录入:袁慧敏 责任编辑:袁慧敏 稿源:宁海新闻网 |
【背景色 】 【大 小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