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文艺频道  >  雁苍山  >  往事如烟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陈长官:为民抗命,泽被千年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0年06月12日 09:44:50

  (问廉清白溪)

  林华烨整理

  按则增科不自由,未曾举笔泪先流。

  高田沙瘦常忧旱,沿海涂咸少有秋。

  要使茧丝殚地力,愿将骨肉拌枷头。

  一时种了黄连子,万代令人苦不休。

  这是五代十国时,宁海县令陈长官的《下狱自题诗》。陈长官的故事在宁海历史上流传甚广,民众感恩铭记。

  唐代农民革命失败后,一些藩镇纷起争夺皇位,造成五代十三君,八易其姓,还有十多个小国,南北东西各据一方,战乱纷争不断,人民苦难深重。这时的宁海是十国之一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统治下的一个县。幸亏宁海地处偏远,不是争战中心地带,人民还能耕山渔海,勤勉度日。

  可是,在战乱纷飞的朝代里,即便是这样“夹缝中生存”的念头也成了奢望,在钱氏据守杭州时,钱镠一面为了图谋雄并天下,广求国饷,一面又为了自己的作乐享受,穷奢极欲,大费工材,广起台榭。“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”,为了搜刮更多的财富,钱氏便几近疯狂地溢赋于民。特别当王位传至元灌时,奢侈更甚,再加一场大火,宫室府库、财帛兵甲,俱付一炬,横征暴敛,也更厉害,怨嗟鼎沸,有“没了期”之谤。

  当时,陈长官任宁海县令,他是外地人,籍贯现已无法查明。当时县令亦称为“长官”,百姓就尊称他为陈长官。古代的县衙既是县令办公的地方,也是审理案件的公堂。唐朝永昌元年(689)确定广度里为县治,唐代建造的县城很小。当时的县衙便是今县政府大院一带(史载,南宋隆兴二年(1164)薛抗县令在此设立建造县圃。县圃是我县古代惟一的官府园林)。

  陈长官在宁海任职期间,把宁海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,对宁海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非常热爱。陈长官非常廉洁自律,更关心百姓的生存疾苦,他组织大家开垦荒山、围海造田,千方百计改善民生。

  宁海地处山陬海隅,受地理条件制约,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贫瘠之地,山多地少、水咸沙瘦,自古逢风调雨顺时百姓尚得温饱,赶上天公不作美则全县百姓生计维艰。“地迫山海,产悭食吝”,与他县相比属贫困之地。钱镠王时向各县加倍征收赋税,百姓苦不堪言,无法生存。任县令的陈长官深感民生之艰,对这些苛捐杂税置之不理,绞尽脑汁地敷衍搪塞,以便为老百姓留下口粮果腹。

  有一年,钱镠王特地派遣姓羊和姓毛的两个钦差,来宁海督征。其他各邑的长官,不念民生之艰难削尖脑袋向上献谀,以求上头提携,官运亨通。但是,陈长官反而巧借这一时机为民请命,上书:“宁海山陬海隅之地,土瘠收薄,原定的赋税已难应付,再增赋税确有困难。”为了确证宁海土地贫瘠这一说法,陈长官命人四处收集蚯蚓泥,一并送去检验。据说当时增加田赋的依据,是按照泥土分量的轻重来决定的。陈长官为了减轻宁海人民的田赋,特意选取泥土中分量最轻的蚯蚓泥来证明宁海土壤贫瘠,确确实实不能增加赋税了。

  但是,这事后来被羊、毛两钦差觉察了,他们勃然大怒:“如此欺君之罪,罪可当诛!”当即行使国王令,把陈长官逮捕入狱。在狱中,陈长官吃尽种种牢狱之苦,各种刑罚之下,陈长官饱尝皮肉之苦,鞭笞之刑。即便如此,陈长官宁死不屈,意坚辞激,据理力争,他硬骨铮铮:“宁可一身被杀,毋令百姓苦万世。”在狱中,陈长官仍然坚持上书给钱王:“念民力之艰难,脂膏之易竭,兴作之事稍稍罢斥,则东南耕山渔海之民,益戴钱氏之恩”。他还附上一首诗,以表自己为民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。诗曰:“按则增科不自由,未曾举笔泪先流。高田沙瘦常忧旱,沿海涂咸少有秋。要使茧丝殚地力,愿将骨肉拌枷头。一时种了黄连子,万代令人苦不休。”陈长官以死争谏,始终坚持为民请命,惹恼了羊、毛两人,他们一怒之下,便诬蔑他有欺君之罪,将陈长官就地五马分尸。

  “五马分尸”是古时一种极为严厉的酷刑,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,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,把人撕成六块。老百姓看着陈长官饱受撕心裂肺的撕扯之苦,一个个都悲痛欲绝。奔驰的马四散跑开,百姓们哭泣着到处寻找陈长官的尸首,但是找了几天几夜,人们只找到了四肢、躯体,却没找到头颅。悲痛万分的宁海人民举全城之力,捐资出力,铸成金头一颗,连以四躯,以作全尸。人们葬陈长官于宁海西郊崇寺山东南建陈长官墓,墓额镌“履亩铭恩”,意为走在宁海每一亩土地上都要感念其不世恩德。

  话说钱王收到陈长官的奏文及诗词时,感到陈长官是位忠臣,既从有利于国家的巩固、国王的统治考虑,又为百姓着想,这种精神难能可贵,实属不可多得的国之栋梁啊!于是钱王询问其人在何处。可是,陈长官已经被羊、毛两位差使残害了。钱王得知实情,后悔不已,一面他心痛朝廷失去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,同时他也怕激化民愤,于是特地下诏为陈长官平反,将宁海定为低于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五等之外的剧县,享受低赋额。从此以后,宁海的田赋非但没有增加,反而有特别的厚待,宁海的税收便世代低于邻县的三门、奉化等地。陈长官为民请命殉难后,其他地方每年依旧几次赋税,但唯宁海“税无厚敛”,直至吴越国纳土归宋。到了宋朝末年,宁海百姓一直还享受陈长官以命换来的轻赋遗惠,是陈长官的一条生命拯救了宁海数万生灵。

  自此之后,陈长官舍命为民,以性命赢得百姓福祉的事迹口碑传颂,有增无已。“履亩铭恩”是宁海人民立于陈长官墓道之前、牌坊之上的题词,陈长官是千余年来宁海良吏的典范。陈长官的陵墓环抱清泉山,面临洋溪水。墓道长50米,入口处耸立着一座高3米的石坊,石坊上镌刻着“陈父墓道”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。墓道两侧古松盘偃结曲,虬枝相接,松涛起伏。正门两侧各立着一块禁碑,“文武官员至此一律下马”“严禁在此采樵放牧”。陵墓四周围有墙垣,大门进口建有享殿,中间雕塑着陈长官的坐像,后为陈长官的坟墓。坟墓呈圆形,基部用赫红色条石整齐平砌,勾缝精密,弧线流畅,是个典型的唐宋坟墓营造法式。青冢红石,千古流芳,整个陵墓展示着宏伟古朴、庄严肃穆的风采。此陵墓建成后,成为宁海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,一直被人们视为神圣祭祀之地。

  到1949年解放时,宁海县城还有多处陈长官的纪念地。西门外大道上社稷坛与崇教寺之间,有陈长官墓道;中大街大米巷与小米巷之间,有陈长官祠,又称遗惠祠,现为县圃社区办公场所;遗惠小学,即今城中小学。梅林、西店和深甽清潭亦有陈长官祠。陈长官祠在每年祭祀的节日,受到历代官吏和民众的祭祀,“一朝我命为民命,千古新官拜旧官”是民国时的乡贤对良吏的赞美。

录入:袁银泽  责任编辑:袁银泽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法院“硬核”执行
·二代征信系统上线, 其中的变化你...
·名医讲堂保障学生青春期健康
·杨梅好吃,采摘需当心!
·我县开展援鄂医护人员疗休养活动
·“项目+党员联户”模式 推进老旧...
·我县举行“慈善一日捐”动员会
·各校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
·一市扎实推进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
·县检察院打造新型亲清政商关系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