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文艺频道  >  雁苍山  >  沧桑看云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黄泥琅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1年12月17日 09:10:51

  仇叶祥

  黄泥琅是老家的一座山,山岗那边就是朦胧坑人的山了。这条山岗是梅林公社与凤潭公社的山林交界处。这座山看似普通,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曾发生过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
  黄泥琅坐西朝东,金溪从山脚下流过,山坡平缓极像一把大交椅,厚厚的黄泥土上,生长着大片橡子树。橡子树,学名栎树,也称柞树,属壳斗科落叶乔木,生长地域广泛,家乡人称它为柴子树。它的果实叫橡子,家乡人叫柴子。柴子仁中含有丰富的淀粉,含量高达60%。春夏季节,它那又大、又厚、又嫩的翠绿色树叶,可以用来饲养柞蚕。深秋季节,树叶一片金黄,又是人们喜爱的观赏类灌木。柴子树枝干光滑,是繁育菌类的上好木料。

  春天柴子树在长出嫩叶的同时,长出一串串翠绿色中略带黄色的柴子花。柴子花是上好的猪饲料。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国家连续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,粮食奇缺,它又成了村民们的救命食粮。那时我十来岁,夏荒之际,柴子花刚好长出来,跟着母亲上山采摘柴子花。黄泥琅柴子树成片,为了采摘更多的柴子花,我第一次来到黄泥琅。采摘柴子花的人,腰间系着拦腰包。所谓拦腰包,就是用长方形的拦腰对折,左右两边用线缝合,使其成为口袋型,系在腰间腾出双手釆摘柴子花,边采摘边装入拦腰包内,极其方便。拦腰包装满了,把柴子花倒在背光、平坦的石头上阴晾,防止它发热变黑。回家时,把柴子花装进夏布袋里,砍一根木棒挑着下山。

  柴子花挑回家,当夜放在锅里烧煮,防止它发热变质。煮熟后的柴子花,装在箩里,沉浸在清水潭中,让它泡去苦涩味。泡去苦涩味后,把它晒干储藏,食用时掺上部分大米,烧煮成饭或粥。用柴子花做的食物,既粗糙,又带苦涩味,让人感到很难下咽。但村里的老老少少们为了活命,伸长脖子努力吞咽着,争取自己能逃过那生死之劫。

  秋天橡子成熟了,它形似蚕茧,比蚕茧小,外面是一层硬壳,呈棕红色,壳内果仁形如花生仁。果子上端,还有一个淡灰色的帽碗。柴子成熟了,我又跟着大人上山摘柴子。柴子摘来后,放在竹簟上晒干,去除帽碗和外壳。把柴子仁放在水中浸泡,浸泡数天后,像磨豆腐一样把它磨成浆状。浆状的果汁装在豆腐袋里,放在豆腐架上挤压,挤压出的浆汁沉淀后就是淀粉。挤出来的淀粉再用水漂脱去颜色、漂去苦涩味。漂脱后从水中捞出淀粉晾干、碾细、储藏在密封的盛器里。柴子淀粉做豆腐,通常是一斤淀粉可以做出10斤柴子豆腐。做柴子豆腐既像熘麦熘,又像做豆腐。先把柴子淀粉放入容器,放上水捏碎、搅匀成糊状,沉淀后将水倒掉。反复换清水,反复搅,反复沉淀,让其去掉更多的苦涩味。然后在10斤水中,将其中4斤水烧开。余下的水倒进沉淀后的橡子粉里面搅匀,然后将搅匀的橡子粉和水,慢慢倒进在继续加热中的水里,就像熘麦熘一样,慢速倒,快速搅拌,防止粘锅。在搅拌中,柴子面越来越稠,最后成微褐色半透明状的液体。最后将液体趁热倒入豆腐箱内,待其冷却成固体后,划成豆腐块。柴子豆腐再放到清水中浸泡,进一步去除涩味。柴子豆腐经过反复换水浸泡后,捞出来就可以加工成美味佳肴了。柴子具有其自身的生物功能因子,可抵抗、缓解、预防铅等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,故食用柴子豆腐可保护人体的身心健康,提高人体的免疫力,提高儿童的智力和发育水平。

  1971年3月,我刚从部队退伍回家。那年,村里人利用黄泥琅大片的柴子树养起了柞蚕。通常养的蚕,吃桑叶,在室内饲养,称为家蚕。柞蚕吃柴子树叶,在户外放养,称为野蚕。由于生长环境不同,造就了柞蚕自身的许多优势,它体型比桑蚕大,抗病害能力、耐气温能力远比桑蚕强。蚕丝的质量也大不相同。桑蚕丝细、白、软,织物可薄如蝉翼、轻如纱。柞蚕丝则具有粗犷、挺括、天然带色的特点。柞蚕丝纤度在4~6旦尼尔,差不多是桑蚕丝的2倍,适用于织造厚重的外衣面料及装饰面料。由于柞蚕丝本身具有天然奶黄色,使其更显高贵典雅。两种蚕丝防紫外线程度也不同,柞蚕丝防紫外线功能是桑蚕丝的3.5倍。柞蚕丝用于出口换汇,国内很少见到它的丝织产品。仇家村养柞蚕,请的是山东师傅。他们踏看整个山坑里面的大山后,选择长满柴子树的黄泥琅为养柞蚕基地。三月份,天气还有点寒冷,村民们把黄泥琅的杂柴砍光,只剩下清一色的柴子树。山东师傅从山东带来柞种,四月初放在温室里孵化。四月中旬幼蚕孵化出来了,采摘鲜嫩的柴子树叶喂养。四月底幼蚕长到鞋底线般粗细了,再投放到黄泥琅放养。

  饲养柞蚕的天敌是鸟类,每天天刚朦朦亮,傍晚太阳下山前后,各种小鸟都会来捕食柞蚕。为此,黄泥琅四周搭起了茅草棚,村里的年轻人,在团支部书记、民兵连长的带领下住进草棚,昼夜守护在柞蚕边,早晚用敲铜锣、鸣放鞭炮等方法,驱赶鸟群,深山冷岙里热闹非凡。五月上中旬,柞蚕开始做茧。一星期后,漫山遍野都是略带黄色的蚕茧,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,成群结队上山收茧,一个个面若桃花,开心极了。

  后来人们还在黄泥琅山顶,发现了可制作瓷器的泥土。朦胧坑人近水楼台先得月,在村口建办了瓷器厂,生产各种型号的碗和盆。仇家人农闲时,可以挑碗泥赚现铜钿。碗泥一分钱一斤,与当时的柴价差不多,但它比卖柴方便多了。

  黄泥琅养柞蚕,挑碗泥赚现铜细,已过去半个世纪了,很多人早已不知道那档子事了。而我每次上影潭山赏杜鹃花时,都会想起当年那些事,仰望着黄泥琅,思绪万千。

录入:葛艺  责任编辑:葛艺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织密疫情“防控网” 筑牢疫情“防...
·香岩小学两位老师开启居家教学
·基层干部:守好“大家”就是爱“...
·父亲防疫未归 女儿隔空喊话
·“既然回不了家,那就留在镇海当...
·“对不起,明年一定陪你过生日”
·斗罢艰险又出发
·呵护心灵 让学生快乐成长
·“就医购药免带卡”就用“浙里办”
·治保主任乐为百姓解忧愁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