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“靠天吃饭” |
宁海对虾住进“空调房” |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06日 09:15:46 |
记者徐欢欢 虾也能像蔬菜、水果一样,在大棚里养殖?能!虾池砌上水泥,上面架上钢构大棚,远远望去,整个钢筋混凝土的虾塘就像是“粗放式游泳池”。 这是宁海县斌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,是宁海三门湾现代渔业园区于2013年引进的首批高标准对虾大棚养殖企业,目前一期完成投资约2000万元,今年首次投产就交出了可喜的成绩:30口池塘共产出南美白对虾约25万斤,平均亩产7000-8000斤,最高单塘亩产达1万斤,虾体规格28-35尾/斤。那么,到底是什么原因打破了虾行业“高发病、低产量”的魔咒呢?近日,记者前往蛇蟠涂,探寻这个“土豪养殖棚”的高亩产密码。 大棚工厂化养殖 驱车驶入园区的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基地,你会发现,场内隐藏着一片占地200亩的高标准钢架联栋大棚高位池,30口精养池塘,每口面积约1.2亩,每两口塘配备一个大棚,均为钢筋砖混结构,单外观细节就能明显看出与一般养殖场的实力差距。 记者跟随该企业技术员卢桂华走在钢筋砖混虾塘的过道上,只见工人们正抓紧将新鲜捕捞上岸的南美白对虾装笼,放入前来进货的车厢内,走进一瞧,渔网袋提上来的对虾一个个活蹦乱跳,体态饱满似是练过肌肉,足足有一个手掌般长。卢桂华告诉记者,从5月中旬第一批南美白对虾起捕以来,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前来进货,销量每天约有万斤。 “如此高的产量,主要在于采用高新技术和科学化管理。”卢桂华说,公司于2014年3月正式开始池塘工程,建设高位池、购入先进的配套设备等,通过大棚工厂化养殖控制对虾整个生产过程,提高对虾成活率,从而改变“靠天吃虾”的传统养虾模式。虾场项目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,去年9月,南美白对虾开始尝试住进大棚,经过前期低密度苗数的试产,终于在今年5月份迎来了大量上市。 大棚工厂化养殖与传统露天虾场最大的区别是,场内安装了完善的综合式增氧系统。透过大棚窗户可以看到,“游泳池”四角安放有四台机器,池中央冒着水泡。“这些都是增氧机,起着不同的作用。”卢桂华解释说,池中央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空气压缩,把空气压到曝气管里面分散开来形成很细密的水泡,然后再把氧气融到水里面去,有了水的搅动,形成上下对流;射流式增氧机能使水体平缓地增氧,与水车式增氧机呈对角线分布四周,能更好地助动水的推动形成环流作用。 换排水是另一养殖成功的关键。高密度育虾过程中,残饵、代谢废物、自身脱壳等垃圾沉聚在池底,极易滋生病菌危害虾体,因此虾池需要每天换水。记者了解到,中期换水量一般为10%,后期投饵量变大,换水量也相应变为30%,“加注新水不仅能把脏东西排走,还能改善高密度养殖所遗失的一部分微量元素、矿物质,从而增强虾壳的硬度、提高对虾抵抗力,这在后期养殖中的作用比较明显。”卢桂华表示,大棚建筑、排污系统、综合式增氧系统等技术设施是工厂化养殖的显著标志,极大提高了对虾生长环境,保证了产品质量。 |
录入: 袁慧敏 责任编辑: 袁慧敏 稿源: 宁海新闻网 |
【背景色 】 【大 小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