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宁海新闻网 > 文艺频道 > 桃源桥 > 史海钩沉 正文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一本残谱发掘大量史料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 2017年11月06日 09:42:54

  薛家栓

  蒲岙是水车白峤港畔一个依山靠海的小村,今属跃龙街道管辖。南宋末年,县城著名诗人薛泳的第二个孙子薛直夫,爱其山水之美,全家迁居于此,成了蒲岙薛姓之始祖。

  2006年秋,蒲岙准备续修《薛氏宗谱》,几位首事者来找我,要我帮助提供有关资料。蒲岙虽说与县城薛氏同宗,然而宗谱早已自立,从未合修过。他们带来一本残缺不全的修于清乾隆间的家谱,仅仅只有前面几篇谱序和几页世系的红线图,其他内容如世传、世德、世藻、世福等一概缺如。我打开一看,第一篇谱序是县城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进士、官至京畿道御史薛鼎修的,不知何故,此谱序在县城《市门薛氏大宗谱》中竟没有刊载过。上面写道:“予祖昉自河东,讳元吉者唐时教授越中,徙至宁海,遂家焉。下逮我朝永乐初,世系绳绳,大宗谱班班具在。以靖难兵起,举族以方氏亲流窜殆尽,世藏家谱,一烬无遗……”

  关于县城薛姓由来,《市门薛氏大宗谱》也有记载:始迁祖叫薛元吉,河东汾阳人,即今山西省万荣县一带,与隋朝大将薛世雄,唐朝名将薛仁贵同为河东人。唐文德元年(888),薛元吉任越州教授(州府专门管理教育的官员),后转徙宁海任职,就在宁海安家定居,至明初已有500余年,子孙繁衍,蔚为县城望族。但县城薛氏谱中却没有“靖难兵起,举族以方氏亲流窜殆尽,世藏家谱,一烬无遗……”之记载。

  “靖难兵起”,当指明建文四年(1402)时,方孝孺由于坚拒朱棣要他起草即位诏书,被罹灭十族。

  但我不知道且还是第一次听说县城薛姓也是一个株连的家族!

  方孝孺与薛家到底是什么亲戚关系?自从2006年见到此篇序文之后,我就一直想理清是哪一支派的祖先与方家结缘。但翻遍了民国庚午年(1930)修的《市门薛氏大宗谱》,不但没有薛鼎的这篇序,更没有任何关于“方氏亲”的蛛丝马迹。

  2008年初,县文联编一套《宁海历代名人传记》丛书,派我写《卢原质传》。这除了敬仰外乡贤,自己也带有某种私心,希望从查阅大量的明代资料中,找到薛家和方家的关系。

  遗憾的是,我在写此书时收集到的大量史料中,依然没有看到我所要的材料,仍无法解开方姓和薛姓是何种亲戚关系。

  今年清明前,从三门县健跳一个海岛上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,自我介绍是薛姓人,其祖上是从宁海水车蒲岙迁去的,听说县城薛家在续修家谱,就四处打听我的住址,要把一本祖上珍藏的薛氏家谱交给我。我一阵惊喜,小心翼翼翻了这部盐渍虫蛀前后已毁的家谱。一看就知道这就是2006年蒲岙宗亲给我看的那一套谱,而蒲岙那本没有中间内容,而这本都有,刚好弥补了那本的缺档。这就是薛鼎太公修于明宣德三年(1428)的《蒲岙宗谱》,而且终于发现了我梦寐以求的“方氏亲”!

  谱载:宗道,字原明,号德山。元至正间,海盗蜂起,剽掠乡村,势逼县治。时当局者荒于戎政,仓皇出逃。公独倡义团,习练乡兵,为民防守。贼至,亲冒矢石,惜无救援,因而遇害……宗道长子正禄,痛先君捍民讨贼,死于锋镝,志在复仇。至正末,盗复猖獗。禄适疾惫,乃舆疾率乡兵,直抵贼营。诣南郭外,与战不利。或劝之走,公泣曰:父仇不共戴天,畏死偷生,曾犬马不若也,何面目立天地间哉!力战而死,时年四十。

  谱还记载:“宗道公次子正琢,为人饬躬励志,不合污流。痛父兄之罹难,泣血忘歺,赖师友之相规,发愤读书,其节义文章,声名远播,卒因积劳成疾,英年早逝,赍志以终……”突然下面跳出了“娶桑洲卢氏翰林原质公姐”个字,薛正琢原来是卢原质的亲姐夫!而写此宗谱的薛鼎就是薛正琢的孙子,也就是说薛鼎的祖母就是卢原质的姐姐,一个进士总不会将自己祖母的籍贯写错。何况薛鼎修此谱时间距方案仅仅16年!所以其可信度毋庸置疑。他对自己的祖母是这么记述的:“正琢公妻卢氏以荆布之流,当流离之世,夫亡子幼,岌之殆哉!不堪其忧,卒能保全名节,启翼后人,无人不赞。育成三子,卒有成就。次子孟儒,幼性聪敏,常与方缑城先生游,学力日进,明初例补太学生。”

  卢原质的父亲卢思诚(方孝孺的姑丈)是一位学识渊博、不肯同流合污的正人君子,他尤为敬仰历代的仁人志士,得知邑城薛家一门忠烈,故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薛正琢完全合情合理,于是卢原质成了孟释(薛鼎父)、孟儒、孟简等的亲舅舅,薛鼎的亲舅公。而孟儒又拜方孝孺为老师。“靖难”兵起,方孝孺和卢原质均上了“奸臣榜”,无论方被“灭十族”,还是卢被“夷三族”,县城薛氏族人均在劫难逃!

  当县城薛姓被株连风云骤起时,而薛鼎竟然能网开一面,未遭杀害和充军,可能因他隐居在蒲岙宗亲处,凭山海之利,逍遥法外。然而永乐大帝还是懂得人才之重要,在登上皇位的22年中,开了8次科举考试,最后一次甚至放开了被株连的家族。薛鼎就是在那一年考中进士的。6年后,他从京师(北京)回家,首要之事就是先将《蒲岙薛氏宗谱》修好。当时方案尚未平反,县城薛氏还在外戍边充军中,城中已无薛家人,只好先修蒲岙薛氏谱。真实地在宗谱上写下了“举族以‘方氏亲’流窜殆尽,世藏家谱,一烬无遗”。这几个字,他也冒了很大的风险。但如果不记下这段惨痛的史实,就会被薛氏后人遗忘!确实如此,后来修的《市门薛氏大宗谱》就没有薛鼎的序文和那卢薛姻亲的一段记录!这次从三门健跳送来的蒲岙谱中,还原了当时的一段真实历史,填补了《市门薛氏大宗谱》的空白。

  薛家最早居住在市门巷,故宗谱前冠以“市门薛氏”,后来人丁日繁,宋诗人薛泳又买地在邑城东南隅,构屋居住,门前有水流过,屋后翠竹掩映,后人就称其居所为“水竹居”,即今城关医院(已改名宁海第二医院)的东面一带,而薛正琢就是薛泳的第五代孙。卢姓后人把此石从南京运回,放在其姐夫家门口,当然很自然。从万历至今已有500余年了,从未移动过,这也是一个奇迹!

  这本残谱解决了薛家“方氏亲”的缘由、白石头安放于此的原因,还反映出元末海盗(其实即是倭寇)的猖獗:曾占领过县城,在南门外又与民团展开过战斗,薛宗道父子自发组织民团捍民死难的史实,和水车村陈性中父子抗倭可相互媲美。

  1984年,国家档案局等单位把宗谱、方志、正史称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三大支柱。首次把家谱提到了正面地位,否定了宗谱宣扬宗族观念、提倡封建伦理的谬论。

录入: 袁银泽   责任编辑: 袁银泽   稿源: 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日历:时光留下的脚印
·乡村小广播传递发展“好声音”
·智慧医疗走进社区居民生活
·梅林街道大力推进软弱落后村整顿...
·跃龙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通过市级考...
·桃源街道倾力打造“标配版”群租房
·雁苍山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举行
·桥头胡开启“美颜”模式
·新闻
·明日迎来节气“立冬”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