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骨而香”严子陵 |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11月05日 09:54:07 |
葛志德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,严子陵是无补于世的罪人!朱这样评严,显然是站在帝王的立场上,但翻开历史,他的话也不无道理。 关于严的历史记载,三家史书都写到刘秀与严一起“游学”。所谓“游学”就是“远游异地,从师求学”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“老同学”。刘秀打下了江山,百废待兴,亟需人才襄助他治理这个饱受兵灾戕害的国家,于是,刘秀“安车玄纁”,去接他,可他“三反而后至”。来了之后,封他做大官,但他还要跑。人说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他连一个“士”的资格都没有! 如果说,刘秀是个昏君,你不想为虎作伥,这还说得过去,可是刘秀是难得的明君。毛泽东主席称他是中国历史上“最有学问,最会打仗,最会用人的皇帝”。他任人唯贤,唯才是举,选拔士人,充当各级官员……人说,“君明奸佞远”,以此判断,严至少有小人之嫌! 有的文章说刘秀封严的官不够大。袁宏的《后汉纪》中说,“天子欲以三公”。“三公”还不大,让刘秀把皇位让给他?像严这样身无寸功的人,这官已不能再大了。所以“官封得不够大”的理由应该排除。 有人说严与司徒(宰相)侯霸合不来,或瞧不起他,不想与之同朝为官。两人先前是老朋友,人家官做得大,嫉妒?还是侯的才不及严?翻开史书,侯是一个人物!因功绩卓著,封关内侯。侯的唯一污点是新莽时任过淮平太守。任过伪职就要被一棍子打死吗?齐桓公以管仲为相,刘邦以韩信为将,没有一点气度,如何干大事? 有的文章说严是学黄老之术的,因此他不想做官,喜欢“钓鱼”。这恐怕是为严不仁不义,冷酷无情作遁词,史书上也无此记载。 严到底是学什么的呢?我想他应该是习儒的。 “言为心声”,从严“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绝”的话来看,他主倡的是仁义。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;“阿谀顺旨”是儒家极力反对的。 再从历史上看,汉武帝采纳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国策,只有儒术一花独放。由此推知,严与刘秀只能是太学里的同学,他们研习的也只能是儒学。可是儒家是积极入世的,如孟子“达则兼济天下”,孔子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,他们的一生都致力于以礼治国,建立“天下为公”的理想社会。而严呢?他是消极遁世的,他学的是治国之道,碰到的是明君,所处的是明世,并且让他做大官,让他大显身手——这是所有儒生梦寐以求的良机,可他却不顾老同学的情面,不顾国家兴废,不管百姓的死活,居然跑去“钓鱼”! 这时候,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:严会不会是惧怕真龙的叶公?抑或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?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记录:严说错一个历史典故“巢父洗耳”。史学家故意让严说错,以显其无才? 这令我想起一个故事:千金买骨。刘秀是个极其睿智的皇帝。他平定天下,急需大量的“千里马”助他治国理政。如何得“马”?于是他想到了这位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老朽、老同学,让他充当千里马的骨头,上演了一场四征严子陵的双簧闹剧,以此树立自己礼贤下士、求贤若渴的形象,来招揽天下贤才。 这虽是个猜想,但严子陵确是起到了“死马骨”的作用。后来刘秀帐下,人才济济,东汉江山很快就得以巩固和发展。范仲淹说得好:“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,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?”这个双簧戏,使刘秀名利双收,也让严这块“千里马的骨头”为骨而香,并且香到现在,或许会永远香下去! 【有此一说】 |
录入:袁银泽 责任编辑:袁银泽 稿源:宁海新闻网 |
【背景色 】 【大 小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