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校园风  >  学生习作·初中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缑乡文种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3年03月16日 09:33:12

  编者按:

  今年,是被誉为“天下读书种子”的明代大儒方正学诞辰666周年。在方先生诞辰之日(农历二月廿五),本期校园风“缑乡文种”特推出四篇大佳何中学(大佳何溪上方村是方先生出生地)学生习作,以感怀先生刚正不阿之气节,并勉励大家见贤思齐,争做新时代“读书种子”,积极传承和弘扬“正学精神”。

大佳何小学四(4)班 王靖雯
大佳何小学五(1)班 叶林汐

  ◎编辑点评

  《忠贞》一文采用还原法,描写先生慷慨就义前在天牢里的场景,面对“举笔即是荣华富贵,置笔却是满门抄斩”的抉择,毅然决然义无反顾,有极强的画面感;《奉行逊志,传承正学》采用代入法,假定自己是先生的学生,跨越时空,追随先生,求知求真;《怀正学先生有记》采用穿越法,在历史长河中缓缓行舟,追寻先生足迹,一帧帧画卷展开,尽显先生风采;《与君闻花香——读方孝孺〈画梅〉有感》则用以物喻人法,将梅花精神比作先生风骨,并以“先生撒在这天地间的种子”自许,其志可嘉。

  四篇习作以幽微多元的方式探究解读先贤精神,情感饱满激昂,文字充满力量。读着这样的文字,胸中自会激荡起一股浩然正气,仿佛一代大儒正向我们徐徐走来。

  忠贞

  大佳何中学八(3)班 郑丝丹

  夜已深,你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。低沉的天幕上不见星月,似乎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。你拖动着脚镣走回床边,金属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夜里铮铮作响,黑暗中那挂着的一纸官文却仍然可见,金色的字,朱红的印,一切都那么清晰。

  你无法遏抑心中的悲切,泪水如绝了堤的长江黄河,倾泻不止,浸湿了半边孝服。模糊的双眼中浮现出朱棣的脸。

  “你到底是写还是不写?”朝堂之上,朱棣厉声叫嚷。

  面对燕王威逼利诱的一纸诏书,你举笔即是荣华富贵,置笔却是满门抄斩,何去何从?正所谓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,几乎别无选择的你,却听从了心中的正义,因为你知道,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,你不能丧失文人的风骨,更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。

  “死即死耳,诏不可草!”你哭骂着,还喊出“便诛十族奈我何!”的豪言壮语。想到国家社稷一朝被燕贼践踏,想到先帝的知遇之恩,你悲痛欲绝。你不愿背弃应有的君臣之义,更不愿低下正直的头颅。

  于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发生。你十族被灭,自己则被车裂于街市。自古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,被诛连的人似乎都理解你的忠诚,他们只能悲壮地赴死。

  孟子云: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的确,义重于生,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,应该舍身取义。而你,也做到了。

  在六百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方孝孺精神,传承正学之道?我想不仅是因为他有着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成就,更是因为他那大义凛然,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。

  奉行逊志,传承正学

  大佳何中学九(4)班 林欣怡

  万古雨露孕育出读书种子,此刻时光的屏障被传承的力量瓦解,对于先生的记忆清晰几分——方孝孺先生,学生敬上。

  若为先生的学生,应是在先生任汉中教授之后,幸遇先生讲学。先生毫不倦怠,学生自当孜孜不倦。更闻先生“正学书庐”,虽非先生自立,但诚为先生之行,学生以此勉励,当传承先生正学之心。

  既为先生的学生,便在先生早年的经历上,窥得读书之理。先生幼时嗜学,日读书盈寸,甚至超过胡翰、苏伯衡几位前辈,可先生仍以“逊志书斋”明理,虚心谦让。学生亦宜自勉。愈听闻先生之言:“古人三旬九食,贫岂独我哉!”明白清贫并非读书路上的阻碍,该明心定志,不受外界与自身处境的干扰,求知若渴,力行不怠。

  幸为先生的学生,在跨越数百载光阴后,学生仍以此为荣。以先生之学为荣,以先生之志为荣,更以先生之精神为荣。先生誓死守卫京城,拒为反贼朱棣拟即位诏书,始终不屈,却被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,更被处以诛十族。先生被后世胡适赞为“为道义而死的人”,虽死犹生。

  在先生故后,至今时代面貌焕然一新,但先生的读书至理、正学之道、逊志之心,永世流传,学生在千载之后仍可以此明理。先生报国之心、忠正之行,历经光阴仍不朽,学生谨以此明志。

  怀正学先生有记

  大佳何中学九(4)班 袁明珠

  乘舟渡江,忽地,大风袭来。周围的景色变得似水墨画般,墨香犹存。

  一位先生模样的人立在舟头,他留着一嘴浓密的胡子,眼神深邃有力,似一面深不见底的湖泊,身穿一件素净的麻衣。定睛一看,是方孝孺先生。

  方孝孺,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。先生的文学作品“主题鲜明,议论大胆”,不愧为“天下读书种子”。如他写的《越巫》一文,讲述一个以“治鬼”术骗人的越巫,最后被人装鬼反其道吓死的故事,用语冷峻、深刻、诙谐,倾向鲜明,让人领悟妄人欺人者“不自知其非”的可悲。这在“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”的封建社会,具有警世作用,即便在今天,也仍然有积极的意义。

  思索间,舟前的景色瞬息间开始转变。明晃晃的金銮殿内是宁死不屈的他。身为正学学子,不多时,便明白了眼前的此番处境。原来是朱棣篡位后,请“天下读书种子”方孝孺为他即位起草,但是被方孝孺拒绝。耳畔响起朱棣明显带着威胁与怒意的声音:“诏天下,非先生起草不可。”此时平静立于我身旁的先生在画面中投笔于地,边哭边骂道:“死即死耳,诏不可草。”

  画面一转,是火红一片,映入眼帘的是沾血的刀,是被火烧红的半边天,砖瓦掉落,“嘭!”身旁原本冷静自若的先生此时却潸然泪下。接着眼前现出的是鲁迅先生的面庞,鲁迅先生用毛笔在微微泛黄的纸上将柔石与方孝孺相提并论为“台州式的硬气”。他的字笔力千钧、刚劲有力,是脊梁。

  浪打舟行,脚下又踩着的是正学先生的书斋旧址,也就是如今我所就读的中学。若脚下的土地挖掘数尺深,会否是先生曾经走过的路,莘莘学子跨越百年,会否与先生的足迹相重合。今年是先生诞辰六百六十六周年,身为正学学子,在细读先生作品时,总希望能从中汲取些文学墨香。他坚守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。在思想之舟上,愿先生已见盛世之太平。

  舟行不止,怀正学先生于墨香中,念正学先生于心中。

金阳小学六(2)班 陈玥吉(指导老师:赖云标)

  与君闻花香

  ——读方孝孺《画梅》有感

  大佳何中学九(3)班 赖可昕

  微雪初融,如银般的月光倾泻下来,洒满半边池水。零落的竹篱旁,遥见三两枝梅,梅香幽幽,飘荡在萧瑟的天地间。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”拜读方孝孺先生的生平事迹之后,对这首诗的理解愈发深刻,仿佛闻到那阵幽幽花香,随着风飘向远方。

  “诛我十族又如何!”面对权势的威胁,他坚决果断地拒绝,尽显文人风骨,那份气节令无数人为之动容。我想,当时若是方孝孺先生答应起草诏书,这段历史放在现今又是怎样一个故事?当年军师道衍提醒朱棣,万不可杀了方孝孺,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。可我觉得,若是方先生当时屈服了,才是让天下的读书种子迷失了前进方向。

  先生风骨,永世流传。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这梅花总爱开在腊月时节,在肃杀寒冬迎雪吐艳,中国精神赋以梅铿锵傲骨。

  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辞官隐居于深山幽谷之中。黄昏时分雾气氤氲,他漫步于山野,留下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千古佳话。陶渊明也曾怀凌云之志,可面对当时的龌龊官场,他不愿做那池中鱼,毅然选择远离世俗,步向自己的桃花源,难道不正是文人气节的体现吗?

  “举世浑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。”屈原因秦军攻破楚都悲愤交加,不愿随波逐流,写下绝笔《怀沙》后,一袭白衣,纵身跃下汨罗江,殉国警醒世人,怎么不是文人风骨?

  幸得生于读书种子之乡,那日经过方孝孺雕像,我抬头看着先生手中书卷,望向远处绵延的青山,心中荡起波澜千万。

  我们就是先生撒在这天地间的种子,愿吾辈自强,扬孝孺精神,承正学之道,胸怀天下文人之风骨,将青春挥洒,捍卫盛世之中华。

录入:邱雯雯  责任编辑:邱雯雯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“食安卫士”守护舌尖安全
·黄坛实现30个行政村消防演练全覆盖
·我县开展野外用火专项整治行动
·甲流是自限性疾病 一周左右可缓解
·陈模曹: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服务效...
·今天,我们如何传承弘扬“正学精...
·2023年上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举行
·楼鼎鼎: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不获全...
·春游经济风光各好
·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...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五岳朝天马头墙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