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文艺频道  >  桃源桥  >  缑乡风物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并非“恍如隔世”
《正学学校文艺汇录》读后记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0年07月10日 08:21:30

  金慰祖

  “正学学校”全称“宁海县正学高等小学”(1912年更名),在缑城西门,今“柔石中学”址。其前身是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(1904)正月的“宁海县高等小学堂”。1950年9月“正学小学”由后来的“宁中附小”改称为“城西小学”。至今,“城西小学”已有116年的建校历史了。

  几年前,我得到两册《正学学校文艺汇录》复印本,32开。分别是民国八年(1919)六月版(下称“之一”)和民国九年(1920)十一月版(下称“之二”)。“之一”由宁海文宝亨石印,文稿应系学生抄写,行楷,童釆南先生批选;“之二”是活字印刷。两册选有185篇作文,近5万字。“之二”后还附有学生姓名、表字、年龄、籍贯及通讯处。

  《汇录》是学生毕业文集,旨在纪念。编辑之一戴德赉(柘坑人)在“序”中说:“德赉等相周旋于正学小学已阅三年,把臂言欢,情意缠绵,今毕业期临,分襟在即……各出其文数首,辑成斯录,剞劂之后各存一卷,以慰異时云树之思,借文以联情愫……”

  作文运用文言文,时课程有经训、国文、论说(即作文)等等学科,学生国文底子厚。文体以议论文为主,有关注国计民生的话题,如说中国致贫的原因,苛政猛于虎说等;有对历史人物事件作论,如苏轼论、班超使西域论、淝水之败论等;有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迷信现象作评析,如今日士类见轻之原因,赌博之害等;有学友间的互勉互励的,如知耻说、自重说、学然后知不足说。文体上还有书信、小传。记叙类的如述本乡灾情、登跃龙山记、游龚氏废园记、谒陈长官墓地等等。

  文后多有先生的总批语,言简中的,如切情切理,不同浮泛;讥讽中具有分寸,反正相生笔亦犀利;切实不肤,意清辞顺;引用本事运化无迹等等。

  首次看到百年前宁海小学生写的近200篇作文,实感难得。学生笔下描述的事物,自然而真实。可见得清末民初,1919年“五四运动”前后,濒临东海、地处偏僻的宁海民生风貌和教育文化状况,及学生们的所思所想。尽管是管中窥豹,但也能略见一斑。

  据《宣统元年(1909)台州府宁海县各小学堂一览表》载,时本县小学堂共24所(其中三门海游一所。女童是不上学读书的,1909年正月端本女学堂——城中小学前身,借城隍庙厢房创办县唯一女校,女生16人,教员2人,一个年级)。校舍基本上设在庵堂庙宇、祠堂民宅之中,学制多为初小(小学一至三年级),全县共有学生900余,教职工90余。本县仅“宁海县官立高等小学堂”为“高等”——小学高年级,四年制,后改三年制。1908年毕业生9名,次年20余名。那时高小毕业已是了不起的事了,是高学历了,会有“报事名”敲锣将毕业文凭送到学子的家里报喜讨赏。校舍以西门文昌书院及清节堂改设,后面新造了八间二层木结构楼屋,楼下为教室礼堂,楼上作寝室。后进的旧屋作自修室及会堂。学额达百人,是上规模上层次的学堂了,当然是宁海县的最高学府了。

  从“之二”末载的25位学生简历看,毕业时平均年龄为17.7岁,年长的19岁,年少的15岁。入学早迟与家境及当地办学条件相关。学生来自全县各地,远的如深甽的长洋、大蔡、赤岙、柘坑,几近奉化了。

  远离缑城的学生入学负笈前行,或家长陪伴或由挑夫担着铺盖相随到校。假期相约回乡。杨广斋写道:校放假,各同学皆将回家,唯路途跋涉,若非三四为伍,必致寂寞无聊,窃思弟与兄居既同里,归亦何难同程,如能联袂偕行,畅叙一切,则惠我者多矣!

  历交通不便之苦,陆祖球、郭永希(长洋人)在《近世交通便利说》中写道:“溯最野蛮时代,蓁莽遍地,凡兽迹所过,人迹所经之蹊径,即谓之路,不便孰甚。厥后虽水有舟,陆有车,人民往来稍称便利……汽船汽车之功用,尚未发明。”迄至近世,特别是西方“邮局电线广布……航路铁道遍及于汪洋大陆,更有所谓飞车飞艇翱翔空际,无线电、海底电线连接于两洋之间”。观中国交通之落后现状,感慨“复越数十年,数百年之后,岂吾人所能料及哉!”盼交通之便利的心情见诸笔端。(“志”载1935年始建奉化至宁海县城公路,才见汽车)

  项芳润(草湖人)写道:“芳润辈自入校来聚首一堂,游同方,寝同室,赏析规劝,情逾胶漆……”乡下来的学生多寄宿学校,那时无电灯,晚上只能是秉烛夜读。(“志”载宁海县城1937年始有电灯)

  通讯不畅,信息闭塞。据“志”载,“宁海邮局1915年设立。县城有邮差日递邮件一次。”往来书信,城内尚可“邮寄直达”。到乡下村庄多由商铺如城内翰香号、元生号……大乡镇如桥头胡的胡源盛号,西店的永源祥号,梅林的涌泉号等转交。因那时城镇有市日,由上市赶集的人捎带。至于外埠如上海宁波的来往书信,应是由驿站辗转的吧。

  戴昌迩、黄子腾在《说报纸之功用》中说:“人生斯世不可不知斯世之事理;欲知斯世之事理,则非阅报不为功……惟阅报则身居斗室,能知中外之交涉,奚若欧美之现势……”“是使千里如咫尺,万国如一家者,皆报纸之力也。然溯厥由来,以我国为先声(据记,我国在西汉就有《邸报》了)。今东西各邦悉心研究,渐推渐广,有蒸蒸日上之势,而我国反瞠乎其后,可耻孰甚焉。”学生对国家通讯之落后痛心疾首,对信息的渴求又是多么强烈!

  学生对西方列强对我国土的侵占,资源的掠夺心怀不满,忧心忡忡,对民族工业经济的发展有所期待。黄子腾(城内柏屏黄人)在《己未消夏记》中说:“予避暑于此,壁悬舆图(地图),东西两球一目了然,因披古文悉心研究,继观地理至广东沿海要地割让殆尽,又不禁怒发冲冠,虽枯坐斗室,竟有无限愁绪相逼而来”。

  陆祖球(外路陆家人)在《说煤铁》一文中说:“富强国家者,厥唯煤铁,今者我国煤铁之矿,自开者寥寥可数,而外人则本洲不足,更开至我国,民不猛省乎!”郭永守(长洋人)在《开矿以辟利源说》一文中说:“今虽知(开矿)效法西人,然利未辟而患已生矣,盖开矿必用矿师,吾国堪充此任者,绝少其人,将聘西人以承乏耶,则矿虽开采,其如利权旁落。将用土法以开采耶,则矿学未明,其如得不偿失啊?呜呼!堂堂中国,土地非不广也,矿产非不富也,徒有学识浅陋,开采乏术,不能利用天然之大利,以富其国,诚足羞矣!”他在《兴蚕桑以广利源说》一文中说:“……今四万万同胞诚能遍植桑木,大讲蚕务,则每岁所出之丝,殆不可以数计,乃复制丝为帛,销售本国,则本国人争购之;运至外国,则外国人争购之,生我之利,并夺人之利,而谓利源不广者,吾未之信也。否则洋丝洋缎充斥于市,而本丝本缎月形减少,循是以往,吾恐利源外溢,上下交困,国亦此而亡焉!欲挽回之是在为国民者。”

  至于天灾肆虐,瘟疫作祟,当政者无策,百姓无力回天,惶恐无助,只得求乞神灵。

  张第华(赤岙人)在《述本乡灾情》中说:“庚申(1920)四月,吾乡亢旱,农耕晚矣,继而螟蝗发生,蔓延甚速,无法可除,损伤不少。及至初秋,大雨如注,数日不霁,溪水骤涨,横流遍野如黄河泛滥,势不可挡。越数日,水渐平见。禾之在田者或为风所挠,或为泥所淹。几乎颗粒无收,而田土冲坍,墙屋倾圮者,又所在皆是。以故街衢闾巷悲歌之声不绝于耳,携子相与乞道途者亦不鲜其人,呜呼!农人劳苦极矣,今遇如此巨灾,自朝至夕不得一饱。”“唯有号泣昊天。如此巨灾,自古未有独吾乡,然乎抑不独吾乡也!”

  戴昌迩(柘坑人)、潘乃纶(梁坑人)民国九年(1920)在《秋郊游记》中说:“秋游之举既乐之,抑有可悲者焉!”“农夫相率割禾,禾秆短小,玉粒无几。有老农仰天而叹曰,螟蝗风涝交迭为患饥馑、荐臻,何以延吾生”。感叹“农民日夜劳作,终岁勤劳,而生命尚难自存不诚,大可哀哉!”“如此凶年,民其流离,今而后恐无安宁之日乎!”

  遇大旱,只得祷雨——宁海人叫“取水”。俞朝箋、屠允玙在《论祷雨》中说:“夏秋之间,赤土千里,禾苗枯槁,”以为旱魃为虐,“则人心惶惶,追而为祷雨之谋,请道士,集沙门,铙钹铮铮,香烟缕缕,叩拜龙王,寻觅龙圣,沿途呼叫,以求甘霖……”记得旧时有打油诗:知县去祷雨,百姓多喜欢,昨夜推窗望——全月。听者只有苦笑了。

  瘟疫流行,医疗条件极差(“志”载宁海县到1941年才成立县公立卫生院,院舍还是租设白石头孔家庵的)。民国戊午(1918)三月郭履洲(长洋人)在《观迎神赛会记》中写道:我邑城不赛神会已三年矣,今岁春季,瘟疫盛行,颠沛不安,死亡相继。好事者乘机煽惑,迷信者群起和之,故月至二十日复有此举。予往观之,为出宫之次日,方至蔡家巷,会已逶迤而来,开头者,头牌也,次为鼓亭六、抬阁五、秋千船各一,皆奏以乐器。又次为走兽,狮一象一虎一麒麟一均骑以幼童,而神像居末,或马或轿,中军而外则五都神也,旗旄导前。骑卒拥后,威风凛凛,气象赫赫,与士之登高擢显仕者同。白日既尽,继以蜡炬,红绿相间,绚烂夺目,较日中所见尤为鲜明。四方来观者,纷纷扰扰,约有万人。美矣,盛矣!耗费极矣!然神之佑民,未审的有其事否也!

  烟云过眼,百年沧桑,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年了。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,一改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,四个现代化进程飞速,国力日渐强盛,令世人瞩目。

  宁海靓丽起来了。看看身边的事,政府重视教育,学校建设年年都有大手笔,一所学校几千万甚至上亿投入。校区之大,校舍之漂亮,教育设备现代化程度之高,让人惊叹!

  高铁穿境而过,沪杭甬转瞬直达;乡镇村庄水泥路平坦通畅;环境整洁,绿水青山,城镇农村清洁美丽;海堤大坝固若金汤;溪流河通除障砌岸,水患消除;田地平整,机械耕作,效率提高。我外甥是种田大户,近日和我说:“姨丈,我买了两架飞机。”“什么?”我一愣,“是无人机。”“什么用?”“除虫。”“多少钱?”“十多万。”这真让我感到意外。

  通讯手段的先进自不用说了。手机电脑微信联络;视频电话,现场直播,亲朋隔山越洋,犹在身旁;新闻资讯一点就知;上街逛店,口袋里“没有钱”,扫一扫,点一点……

  2020年春节前后,新冠病毒大疫突袭武汉,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凝聚万众一心,举国战“疫”,数万军医、各地医护人员,连我们小小宁海县也派出数十名医生护士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驰援武汉,以科学的、忘我的精神救治病患,有效遏制了病毒的传播,百姓始得今日的舒心与安宁……

  追念前尘,体会身边的一切,恍如隔世。噢,不必恍然了,已是隔世了!

录入:袁慧敏  责任编辑:袁慧敏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村庄在变 规矩不变
·解答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热点问题
·柑橘吊枝 防损失
·童心向阳 快乐“益”夏
·基层检察室加强基层法庭执行工作监督
·阳光社区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
·长街开展“红七月”系列活动
·多方合力集中整治 城市“隐秘角落”
·交通窗口实现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
·黄坛工业经济实现“二季红、半年胜”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