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情感频道  >  至爱亲情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关于我妈的一切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1年11月17日 08:59:17

  这是一部女儿视角的妈妈小传。

  季佩珍,55岁,地理老师,退休不久查出癌症,四期,已经扩散,没法做手术。她有一个叛逆的女儿,一个因医疗事故上不了手术台的丈夫,一个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,一个强制戒毒又迷上赌博的弟弟。这样的设定,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剧情的大概走向。逃不脱母爱、亲情、和解等催泪元素。

  1

  有网友把这部电影叫作“被耗尽的女人的一生”,因为这就是季佩珍的真实生活。在她身上,“母性”压倒了一切。

  对女儿李小美:早上七点半打电话叫早(女儿在北京工作);随时发语音提醒吃饭;晚上叮嘱不要熬夜;正做着体检,一听女儿回来,CT也不做就去接站;半夜想到女儿,觉也不睡,爬起来就做蒜泥茄子;大到上学,工作,梦想,交男朋友;小到头发帘,美瞳,睡懒觉,看手机……更别提当她发现女儿交往的男人有家室时,更是操碎了心,而那时,她只剩四个月的时间了。

  对老公李文舫:饭端到跟前;吃了一口烫嘴了,她马上抽出纸巾帮他擦;锅烧开了,李文舫就在边上看报纸不去关火,溢得到处都是,她也不恼;小便疼,和身为医生的老公说,换来轻描淡写的一句,“那去医院看看吧”;关键是,季佩珍习以为常,她对这样一个看上去淡漠的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、油瓶倒了也不扶的老公,不仅没有丝毫抱怨,甚至去医院看病还不忘去找院长谈丈夫的工作安排。

  对老年痴呆症的婆婆:像哄小孩一样喂饭;把老人拾掇得干干净净;没有一丝不耐烦。这个病有多磨人我们都知道,不认识人,生活不能自理,完全退化成了孩子。就像电影里的婆婆,把手机当核桃差点夹碎,把柿子糊在电视机上。久病床前无孝子,何况是儿媳。

  有个细节,李文舫刚确诊妻子得了癌症后很痛苦,偏偏自己亲妈把一整个柿子糊了他一脸,崩溃下,他失控地冲母亲大吼。别忘了,在此之前,伺候母亲的活,一直都是季佩珍在做,从不拉脸,从无大声。说实话,做女儿都未必能做到这个份上。

  对弟弟:从小拉扯大,顶半个妈;卖房子帮弟弟戒毒还债,哪怕被弟弟叫作“无赖”;自己的补课费隔三岔五贴补弟媳。

  2

  看完电影,就一个字,累。季佩珍,不仅是李小美的妈,更像是所有人的妈。

  一个体力不济的中年女人,除了工作,要买菜做饭洗衣服,要照顾生病的婆婆,要体恤事业低迷的丈夫,要操心离家在外的女儿,要接济嗜赌如命的弟弟,已经够难了吧。

  更难的是,她做的一切,没人感恩,不被看见,无人理解。就像是空气,所有人都离不开,但不到缺氧时,谁都想不起来。

  季佩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,她曾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,本来有机会去南极科考,结果发现怀孕了。她选择成为一个妈妈,一名老师,可以说放弃了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,把生命的重心用来周全家人。

  影片无新意,但胜在细节。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。可贵在于,导演没有刻意煽情,甚至极为克制,你这儿还流着泪呢,他早切到下一个镜头了。

  影片很真实,很普通,像身边的妈妈,像琐碎的生活。按不下暂停键,你只能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,在意识到那些曾经的稀松平常再也回不来,在某一个瞬间忽然想起时,泪流满面。

  缺点也很突出,虽然好哭,但原本可以延展的关于妈妈的现实困境被一场绝症稀释了。

  一切止步于感动。只因为,妈妈要走了。

  如果没有患癌呢?冷漠的老公会变得知冷知热吗?一个要管、一个要逃的亲子关系,会和解吗?赌红了眼带着黑社会大闹姐姐退休宴的混蛋弟弟,会意识到亲情可贵吗?

  季佩珍是中国大部分妈妈的缩影,我们很容易共情,电影通过最后的宇宙大和谐再一次歌颂她肯定她,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流泪。

  但,妈妈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,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?

  家庭问题、母女问题、姐弟问题,每一个追究下去,都是玻璃渣,踩一下都会流血,不过现在因为一场绝症,全被磨平了。

  所有的和解,都是因为她患了绝症。

  电影俗套地让观众沦陷在“母爱伟大”的感动,和“失去时方觉珍贵”的幡然醒悟中。

  3

  季佩珍的人物设定,是生于六十年代,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妈妈。那一代人把奉献、牺牲、做贤妻良母视为理所应当,放到现在,这样“自我牺牲”的妈妈不再是主流了。

  但即便隔了几十年,时代在进步,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,自我意识觉醒,现实困境依然存在:事业和家庭的冲突:去南极科考和成为妈妈,怎么选?

  夫妻关系:为什么丈夫缺位,承担家务和照顾老人变成她一个人的事?

  亲子关系:为什么妈妈的任何爱,在女儿看来都是干涉?

  亲情的羁绊:要不要管不成器的弟弟?

  值得吗?女儿最后问妈妈。

  如果单纯用“不值得”去评价季佩珍的一生,我认为充满了傲慢与偏见。这不是一道划不划算的数学题,而是关于一个女人的“女性”和“母性”,“为自己活”还是“为别人活”的探讨。这种拉扯和抉择,男人不会经历。因为做父亲和做男人,不太有冲突,他们只要沿着一条路前行就好。

  一个事业有成、努力进取的男人,哪怕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,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,是一个具备符号意义的存在。女人的脚下,选择做自己还是做母亲,却是两条相互冲突的道路,甚至十分尖锐。这是因为做母亲的核心是牺牲,跟自由是相互矛盾的。

  一个成功的女人,很可能是个失职的母亲。

  正是因为这种两性的价值观根深蒂固,才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作品去挖得更深,敢于呈现真相,而不是靠死亡赚取单薄的感动。

  感动,掩盖不了季佩珍的悲凉。

  哪怕她这一生始终乐观,哪怕她最后用生命赢得了亲情,但她三十多年的人生里,“自我”始终是缺席的。

  4

  电影里的白色气球,像个隐喻,是季佩珍年轻时的梦想,是她曾经的热爱。她是渴望飞翔的。可当她成为妈妈,当她的世界里付出大于自由,当她为家人做的一切不被看见或理解,她的自我被压缩在了哪里?

  她内心有过挣扎和反抗吗?她的一生真的是她所希望过的一生吗?

  既然是关于我妈的一切,那这个视角就是女儿的视角,一个快三十岁的当代年轻女孩的视角。

  苏青说过,女人都是同行。除了以“叛逆女儿”的身份,急着逃离妈妈的掌控,同为女性,妈妈的活法,妈妈的选择,妈妈的一生,带给她的心理震荡又是什么?

  如果能在这个层面上多一点着力,“关于我妈的一切”也许才更有价值,而不是,在看过电影后只剩下一声叹息,做女人,太难了。

  (摘自苏颜的时光笔记)

录入:葛艺  责任编辑:葛艺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潘天寿中学开展急救知识培训
·医护人员获赠暖心礼物
·县法院为人民陪审员“充电”
·用爱呵护早到的天使
·离退休干部与社区建设“同向共赢”
·“应用码”解决市民业务办理“入...
·我县启动平调校园展演活动
·县财政局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模式...
·一份泛黄手稿背后的战斗故事
·越溪提前完成全年拆旧任务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